正式推出 5 個月後月活用戶即超過一億,上架一年後便坐擁兩億月活用戶、還順帶幫這些用戶釋放了 累計13.7PB 的手機存儲空間……
如果把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就任 Google CEO 之後盤活的軟硬件服務拉個清單,Google Photos 可能會是這份清單上最受歡迎的一個。就在最近,在缺席了擁有海量 Android 用戶的中國大陸市場這一大前提下,Google Photos 還是越過了 10 億用戶這個門檻。
每一款互聯網產品的野蠻生長都有盡頭,那 Google Photos 又該如何沖擊「下一個 10 億用戶」?
答案藏在一款名為 gallery go 的應用裏。
Go 系應用的最新成員
如果妳還記得,當初 Google 推出輕量版 Android 系統 Android Go 的口號,正是「為了下一個十億(For the next Billions)」。而與那些命名方式相似的 同門應用一樣,gallery go 這款應用的目標市場也是 尼日利亞 這類網絡連通狀況壹般的國家或地區。
所以可離線使用自然就成為了 gallery go 的首推特性,我們完全可以將它作為壹款本地圖庫來使用:通過主界面底部的兩個標簽,Gallery Go 將簡單直接的照片管理方式和文件夾集成在了一起。前者類似我們在 iOS 或國內定制安卓系統中常見的相冊主視圖,後者則以所在文件夾為歸類標準對手機裏的照片和圖片進行簡單整理。
有意思的是,因為 Go 系應用大多也都是存儲空間友好型應用,所以 Gallery Go 在以文件夾方式呈現照片時還會在文件夾下方展示內含圖片所占存儲空間的總計大小,進行圖片清理時更加直觀;同時 Gallery Go 也支持像外部存儲空間遷移照片和圖片,方便那些支持擴展存儲卡的機型進行更為細致的存儲空間管理。
不過若從本地圖庫的角度出發,Gallery Go 相較我們此前推薦過的一眾本地圖庫應用 還是顯得簡陋了些——在圖片整理方式上它不支持長按多選手勢或一鍵全選,加載照片 EXIF 信息的耗時也相對較長,作為本地圖庫的整體使用體驗一般。
離線版 Google Photos
雖然名曰 Gallery Go,但這款應用真正的亮點卻在於對 Google Photos 精華特性的保留。
用過 Google Photos 的人一定都知道「自動修圖」這個功能,相比經常「翻車」的 Google Photos 照片建議,位於 Google Photos 圖片編輯工具中的「自動修圖(Auto)」功能可以說是很多手機攝影愛好者們的心頭好。曝光不足、噪點太多、白平衡不對……自 2016 年年底引入 AI 算法後,這個一鍵修圖特性能夠幫助我們挽救不少照片。
Gallery Go 作為可以離線使用的 Google Photos,索性將這個「自動修圖」功能提到了第一層級,查看照片時點擊照片下方工具欄左起第二個按鈕即可完成快速修飾,修飾效果與 Google Photos 並沒有太大差異。
除此之外,Gallery Go 也內置了簡單的圖片編輯工具,包括 13 套可以直接應用的濾鏡、圖片旋轉和圖片裁剪工具。
除了一鍵修圖,Google Photos 的另一大「殺手鐧」功能——面孔特征分組(Group similar faces)也同樣下放給了 Gallery Go,點擊主界面右上角的三點菜單,然後就能通過 Gallery Go 的應用設置進行開啟。
不過面孔特征分組功能並不會在開啟設置後馬上生效。根據 Google 在 Gallery Go 支持頁面 中的說法,在已開啟狀態下,Gallery Go 會在夜間手機充電時根據本地照片建立面孔模型,然後進一步將照片按照面孔進行分組。完成面孔照片分組的照片會以小圖標的樣式集合展示在主界面頂部,這裏展示的分組不僅僅有面孔照片,截屏、視頻等常見的分類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呈現在這裏,方便我們進行快速瀏覽。
不過如果某張照片被面孔特征分組功能進行了錯誤歸類,我們目前是無法通過 Gallery Go 將其從分類中單獨剔除的,這一點體驗還有待優化。
小結
由於本地圖庫管理功能孱弱,已經在使用 Google Photos 的用戶完全沒有將 Gallery Go 作為本地圖庫的必要。但作為一款面向特定國家和地區的 Go 系應用,Gallery Go 面向的本就是那些 Google Photos 觸碰不到的地方。
Gallery Go 已經於昨日正式上架,支持 Android Q 的明暗主題模式,妳可以前往 Play 應用商店 免費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