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雙11殺到,媽媽們一個個都開始摩拳擦掌準備搶閘衝刺了。買書有書單,但羽絨服、電動牙刷、護膚品、點讀筆、護眼眼睛、檯燈…每一樣價格都不便宜,但滿滿都是坑,怎麼才能“帶眼識貨’呢?今天童童就來做你的“購物軍師”吧!
做個精明的媽媽,
主要看行道!
1.羽絨服
秋冬裝,
絕對是媽媽首選加入購物車的必購品。
加厚版打底衫、運動服、厚外套……
少不了給娃一件羽絨服吧!然而,
好怕買件不暖和、鑽絨還帶味兒的羽絨服有木有?
購買關鍵詞: 蓬鬆度
▼第一,看標籤
不管啥品牌,還得先看標籤信息是否齊全,生產廠家、國標、尺碼等齊了,再看有沒清晰標註填充物(絨毛種類)、含絨量、充絨量。
▼第二,看絨毛
一般羽絨服的絨毛種類是:鴨絨和鵝絨兩種,而鵝絨比鴨絨的保暖性要好。當然咯!價格也高,通常比鴨絨要貴1.5倍。
要選擇含絨量80%以上、充絨量100-200g之間的,含絨量越高,保暖性越好。
第三,看蓬鬆度
羽絨服的蓬鬆度是很重要的一項。如果現場購買的話可用手按壓或者拍一拍,蓬鬆度好的羽絨服會迅速回彈。回彈慢、蓬鬆度差的羽絨服,說明裡面用的羽絨大多是殘次品。然而對於在某寶上購買羽絨服,蓬鬆度的鑒別要花些時間看看買家們的評價,特別是“追評”。
▼最後,不要選這些:
衣服上拉鏈、紐扣等小配件同樣重要,防止硬物夾傷、磕傷孩子,像帶帽繩的衣服可以不用考慮。再歪個樓,如果羽絨服有臭味或異味,絕對是用的劣質羽絨,千萬不要相信賣家說的那是鴨絨或者鵝絨本身的味道。
注意:原則上,不建議給1歲以下的小寶寶穿羽絨服,尤其是過敏體質和有哮喘的寶寶更要慎重。
2.潤膚產品
還沒到大冬天,
小臉蛋都紅撲撲的、乾燥脫皮了,
還有紅屁股、嘴唇乾裂、皮膚痕癢等等,
有心想買潤膚護膚品,
又怕不小心買個假冒偽劣,
甚至有毒的瓶瓶罐罐。
購買關鍵詞: 天然
媽媽在挑選時需要特別注意這幾個關鍵字:天然、無香、抗敏感。
那麼,如何給孩子選擇合適的潤膚產品?首先你要先了解寶寶的膚質
常見的寶寶潤膚產品有三類,狀態呈現有水樣乳液(潤膚露/乳)、膏/霜(潤膚霜)、油(潤膚油)。這3類潤膚產品的含水量、含油量不同,因此保濕滋潤效果也不同;如果選的不對,即使搽再多,寶寶的皮膚還是會持續乾燥的。
注意:塗抹潤膚露的之前,先用溫水浸過的毛巾敷臉,等角質軟化之後再塗上潤膚品。
3.兒童枕頭
市面上的枕頭無論款式、種類,
都叫人眼花繚亂。
但其實給孩子挑選枕頭,
要視乎孩子頸曲的發育情況。
什麼是頸曲?
人體的脊柱有四個生理的彎曲,
最上面那個叫做頸曲。
▼
購買關鍵詞: 看貼合度
孩子從出生到4歲的階段,頸曲處在緩慢發育狀態,4歲到13歲是逐漸發育成型,所以選擇枕頭的高度要注意了,這時候你需要考慮的是枕頭與孩子頸曲的貼合度。
枕頭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呼吸通暢和頸部的血液循環,影響睡眠的質量和白天的精神狀態。
◇一般寶寶長到3~4個月時,頸部脊柱開始向前彎曲,這時睡覺時可枕一厘米高的枕頭;
◇長到7~8個月開始學坐時,寶寶胸部脊柱開始向後彎曲,肩也發育增寬,這時睡覺時得用3厘米高左右的枕頭;
◇再大一點的階段一般是6-9厘米高。
至於枕芯,純棉、木棉、記憶棉(慢回彈海棉)等材質的枕芯為佳。枕頭、枕套的面料要選擇舒適柔軟的,比如純棉布料,顏色最好選淺色的,髒了之後比較醒目,能夠提醒爸媽及時清洗。
溫馨提示:孩子的枕頭、枕套、枕芯,爸媽最好能準備兩套替換喔!每周清洗一次,並在太陽底下晾曬或烘乾。
4.牙刷
孩子還小,不像大人一樣,
懂得刷牙的方法,
泡沫要吐出來,
所以,牙刷和牙膏的選擇很重要。
購買關鍵詞: 看柔軟度
挑選牙刷不妨參照以下3個標準:
1.產品成分有限制
新國標在以前的砷、鎘、鉻、鉛、汞5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銻、鋇、硒3種。媽媽們在給孩子挑選牙刷時,一定要按照這個限制標準,認真對照產品成分喲。
2.刷毛要更加柔軟
平形毛型牙刷刷毛單絲頂端輪廓合格率,在原有大於或等於50%的基礎上,提高到大於或等於70%。換句話說,就是兒童牙刷的刷毛要更加柔軟。媽媽們在給寶寶購買牙刷時,也要格外注意刷毛的柔軟度。
3.符合兒童生理特點
牙刷毛面長度應≤29mm,毛面寬度≤11mm,刷頭厚度≤6mm,單絲直徑≤0.8mm,牙刷全長為110mm至180mm,尺寸更適合寶寶的嘴巴!
如果你想購買的是電動牙刷,重要考慮的是電動牙刷的運作的模式,聲波式?机械轉動式?
中高檔電動牙刷多為聲波式,而中低檔多為机械式。這兩種都能刷乾淨牙齒。不同的是:
【聲波式】
牙刷通過高頻震動,在口腔內形成微小的水流,把臟東西沖刷乾淨,將細菌從口腔剝離。優點是相對溫和,不會過分刺激牙齒和牙齦。缺點是價格稍貴。
【机械旋轉式】
牙刷是通過電動機芯的快速旋轉或震動,使刷頭產生高頻震動,快速將牙膏分解成泡沫,深入清潔牙縫。優點是價格實惠。缺點是噪音較大,而且容易對牙齒造成磨損。牙齦敏感的人群使用時可能會牙齦出血。
因此,對於兒童和牙齦敏感的人群,建議選擇相對溫和的聲波式電動牙刷。
處於長牙齒和換牙齒的時期,不適宜使用電動牙刷喔!孩子是否適合使用電動牙刷,需要看孩子是否已經能配合家長使用普通牙刷進行刷牙。
總之關於刷牙,爸爸媽媽除了指導還要起監督作用。
5.點讀筆
購買關鍵詞:買不買?買哪種?
買不買?
這個真的因人而異。因為點讀筆價格也不便宜,從300多到上千的都有,這就得要看你買的動機、使用習慣了。
一般買點讀筆,最重要的用途是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有的家長自己口語發音不好,藉助點讀筆是不錯的選擇;有的家長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比較喜歡這種互動點讀、跟讀的方式,也是一個購買動力。
但如果你是三天打魚两天曬網的類型,過了幾天就把點讀筆放一邊積塵;又或者自己本身就很喜歡和娃進行英語共讀,英語基礎也好,那就自己當人肉點讀筆得了,那麼就可以省下一筆錢,不用買了。
買哪種?
除了各種硬指標外,買點讀筆最重要的是看它是否開放性的。
說說開放式和封閉式的區別
開放式就是商家允許自己的點讀筆可以自製點讀書,可以通過自製點讀普通書籍或者鋪碼點讀書。封閉式就是不開放自製功能,只可以點讀自己家品牌的配套教材。例如,易讀寶,洪恩,還有外研社這些都是封閉式的筆。
說說市面上有哪些牌子的筆是開放式的?
小達人點讀筆, ta筆,卡米筆,還有愛貝親子點讀筆這些都是可以自製點讀書的。(只要有音頻就可以實現點讀)點讀包怎麼製作?這又得歸功網絡上熱心的爸媽們的分享啦,攻略、素材一搜一大把。
6.多用途播放器
購買關鍵詞:插卡音箱
很多麻麻都很注重給孩子“聽”的設備,寶寶小的時候愛聽樂曲、聽兒歌,幼兒園時期迷上聽故事,小學了還得聽學校發的磁帶、CD配合教材做聽力題。
所以大家都會打聽:用啥播放器好啊?CD播放功能必不可少吧?(好多教材配CD)磁帶功能現在還有用嗎?復讀功能重要嗎?播放DVD光盤功能用得上嗎?播放MP3功能應該很有用吧?直接插U盤的好呢,還是播含MP3文件光盤的好?
好吧,童童的建議是,這些需求基本上可以聚攏到一個點:用插卡音箱。現在一個小巧的插卡音箱,可以接藍牙播放手機、筆記本的音頻文件,也可以播放不同介質的存儲卡。隨身攜帶,在客廳、書房、卧室、車內、出外旅遊,愛哪用哪。
各種磁帶、CD的音頻,其實都可以輕易轉化成播放文件,也網上也有很多熱心爸媽轉哈和分享的文件了。所以一鍵保存下來,用插卡音箱播放,簡單吧?
至於插卡音箱的選購,大把大把抓,注意充電時間、使用時長、工藝是否環保、音質如何(畢竟是給娃兒用,這些方面長點心)就可以了。
7.兒童防藍光眼鏡
現在的孩子常常接觸手機、電腦、iPad,
不能避免的情況下,
就一定要給孩子選一副防藍光眼鏡,
防藍光,防近視。
購買關鍵詞:看鏡片
—如果孩子本身沒近視,選擇滲色原理的鏡片;使用電腦、手機、Pad時配戴,平時可以摘下。 防藍光眼鏡鏡片最重要的三項數據是防藍光率、透光率、色差。
防藍光率一般需要在40%以上;
透光率一般需要在90%以上;
色差則是越低越好。
不過如果過分追求防藍光率,犧牲了透光率和色差,對眼鏡的負擔是非常大的,反而適得其反。所以選擇的時候要綜合幾個方面哦。
—如果已經近視戴眼鏡,也有幾種選擇,看你的偏好了:
1.夾片是最常規的,大部分品牌都能把夾片的重量控制在10克以內,佩戴比較方便,防藍光效果最好。
2.配度數的方法優點是省事,缺點是犧牲了防藍光效果。
3.套鏡的模式保證了防藍光效果,但是佩戴舒適度會降低。
溫馨提示:市面上也有不少關於孩子防輻射的眼鏡,但又專家稱僅用於醫療或科研用途。要做到防輻射的效果,對工藝要求較高,普通的眼鏡製造廠家未必具有這種技術,其防輻射效果很難說。
8.檯燈
選購的基本原則就是:
護眼、健康、安全、實用!
購買關鍵詞:看光源
1.認證
學習檯燈必須通過國家強制性CCC認證。
2.光色
暖白光色(色溫在3500~4000K)符合兒童視覺需要;色溫過低容易疲勞,色溫過高會過度刺激,而且有傷害風險。
3.無藍光危害
如果賣家告訴你這檯燈無藍光,絕對無藍光,那就是騙人的。任何LED燈都一定含有藍光,只是並非有藍光就會有傷害,對孩子學習用的檯燈而言,燈源標準是無藍光危害(注意危害二字)。
4.眩光
即正常使用時,沒有刺眼光線。
5.照度
一般的檯燈採用單一光源,容易局部過亮,並且出現大面積陰影,這樣的光不利於孩子使用,傷害孩子眼睛。盡可能挑選些環形檯燈,光纖分佈均勻,讓孩子有充足的照明空間,可緩解視覺的疲勞。
6.閃頻
在某寶上買的檯燈,享受到價格的優惠,但不能現場檢查光源是否會閃頻。尖叫君教給大家一個檢驗檯燈是否閃頻過快的方法。
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拿着你的手機對着光源去拍照,看會不會出現條紋狀的光柵,如下圖:
而好的光源是不會出現頻閃,燈光柔和且穩定。
該方法記得收藏喔!等快遞小哥把貨送到家,就可以立馬檢驗了!
9.汽車安全座椅
近幾年來,
社會一直在強調兒童安全座椅的作用與重要性。
兒童安全座椅不是隨隨便便買一個就算了,
也不是說越貴越好,或者便宜的就行。
購買關鍵詞: 看安全座椅接口
兒童安全座椅的分類根據固定方式的種類來區分的,目前共分成三種:歐洲標準的ISO FIX固定方式、美國標準的LATCH固定方式和安全帶固定方式。
1、歐洲標準的ISO FIX固定方式
歐洲地區銷售的車型以該接口作為標準配置。
優點:安裝最便利,拆裝一分鐘,硬卡鉗強度較高能更有效地限制安全座椅在車禍中的位移。
缺點:安全座椅頂部無限制,車禍中易因慣性向前傾斜(可以靠提高座椅背部結構剛性或其他方法減緩);實現反向安裝的成本較高。
2、美國標準的LATCH固定方式
LATCH固定點比ISO FIX多一個,一共三個。
優點:解決了ISOFIX頂部無固定的問題,且因非剛性連接,對於車內座椅的錨點位置要求較為寬泛。
缺點:安裝便利性略小於ISOFIX,因軟式連接剛性不足。
3、安全帶固定方式
使用汽車安全帶進行固定,通用世界上任何一輛有安全帶配置的汽車。國內銷售的很多兒童安全座椅都是只支持這種固定方式。
優點:不需要專用的接口,適用範圍廣,反向安裝便利,價格相對便宜;
缺點:安裝較為費事,不易隨用隨裝,依靠底座的摩擦力和車內安全帶的有限綁縛,導致座椅本體會在車禍中有較大位移,且安裝過程中會對安全帶造成半永久性損傷,長時間使用導致安全帶受損進一步影響座椅的安全。
既然是兒童用的座椅,選擇安全座椅也要從按照孩子的年齡和體重進行選購。
按照兒童年齡和體重共分為5類,分別是:
①新生兒到15個月:裝有可搖擺的底部,且還有把手,可作手提籃用。
②新生兒到4歲:可固定在車內並能長久使用。
③1歲到4歲:設計簡單,沒有前者座椅那麼多的複雜的功能。
④1歲到12歲:可拆卸式的座椅適合多個成長階段的寶寶。
⑤3歲到12歲:使用汽車安全座椅墊。
▼嬰兒提籃適用於出生后體重在1.8Kg-18Kg的嬰兒
▼可變兒童安全座椅
適用於體重在9Kg-32Kg的兒童
▼安全帶固定增高墊
適用於體重在11Kg到41Kg的兒童
注意:年齡分類也好,體重分類也好,都只能是個概數,如果孩子能夠長高到1米44以上,就可以不用了。需要嚴格遵守的是安全座椅的重量上限,當且僅當體重超標時才必須更換體重上限更高的座椅或安裝方向。
同時,反向安裝的時間越久越好,直到娃的體重超標或體型過大實在塞不進去為止。因為反向安裝是最利於保護娃脆弱的頸椎的方法,沒有之一!
10.各種
童車
購買關鍵詞:看年齡
國外孩子學自行車其實有個非常嚴謹的過程——
第一步:滑行車、平衡車
第二步:三輪車、滑板車(當然,這個環節也可以跳過)
第三步:最終才到自行車。
滑行車:1歲+
孩子1歲+即可開始當玩具玩兒,沒有腳踏板,靠腳滑行。
選擇滑行車最重要的是安全,因為孩子還小,任何不穩都會導致他們的恐懼而放棄。所以選擇的產品必須非常穩健,可以調節的防滑輪也非常重要。
平衡車:2-5歲
平衡車跟自行車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腳蹬、輔輪和鏈條。
如果孩子年齡在2-4歲,那最好先騎平衡車,等到寶寶長到5歲左右時再騎普通自行車,就算卸掉輔輪,也只需嘗試幾次就可順利騎行,能做到平滑的過渡。
沒有手剎的平衡車,主要針對2歲半以上的初學者;帶有手剎的平衡車,主要針對年齡稍大些的初學者。主要集中在國外牌子。
三輪車:2-4歲 滑板車:2-8歲:三輪車和滑板車都不是孩子學自行車必備的基礎步驟,所以爸媽們還是自行考慮自己的需要。
自行車(5歲+)
購買自行車最重要的是自行車不要過大,否則孩子累。不像成年人,孩子的重心集中在身體上部,所以為孩子購買可穩定騎行的自行車至關重要。另外,小朋友騎車難免磕磕碰碰,車要牢漆要牢,要耐用,這樣在娃兒長高后換車時,二手轉售保值很多哦!
11.保溫杯/壺
帶着孩子出外,尤其去到郊外,
有時候想喝一口熱水,
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你迫切的需要一個保溫杯;
而且有了保溫杯壺,
還可以帶上孩子的餐食,
可以避免外面高油高鹽的食物。
購買關鍵詞: 看材質
無論是保溫杯/壺,還是其他碗碟瓢盆,用來盛放食物的,首先且重要要考慮的因素當然是材質(更強調內膽)。
請記住304鋼!保溫系列產品內膽要用304鋼才能保證用來裝水的保溫杯重金屬溶入量不超標,包括鉛不超標。
其次是,內外雙層都是不銹鋼的比較好,真空層的性能要好要持久。
總的來說,挑選保溫杯沒有特別大的技術含量,無非是內膽和外觀,選個材質好的,孩子喜歡的顏色圖案即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選擇知名品牌的保溫杯還是很有必要。雖不能絕對說它比別的保溫杯好,但至少,它的質量有一定的保障。
12.
兒童零食
雙11期間,不少媽媽也會悄悄地,
把一大堆大牌的進口零食加進了購物車裡,
當做給娃兒解饞的好伴侶對不對!
購買關鍵詞:看成分
記得購買零食時,不管多大的品牌,你都應該盡量看看配方表、成分。一旦發現有以下配料的食物,比如“氫化植物油”、“植脂末”、“植物奶精”、“人造黃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最好都狠心踢出購物車。因為這些配料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這類脂肪酸在體內的代謝周期長,會增加心血管系統疾病和肥胖的風險。
還有一些媽媽會給孩子買補充型保健品,像維生素片。但其實,越來越多權威機構認為,正常人(尤其孩子)沒有日常補充維生素的必要。其實孩子最佳的獲取維生素渠道是日常的健康食物,包括:
①牛奶或者奶製品(包括奶酪、酸奶),如果孩子在3歲以內,建議食用低脂奶
②充足的水果和有綠恭弘=叶 恭弘的蔬菜
③蛋白質,比如肉、魚、雞蛋
④穀物,比如燕麥、糙米